维其互联 > 信息聚合 > 红牛50年「协议书」多次被法院认可,为何天丝红牛仍编造谎言?

红牛50年「协议书」多次被法院认可,为何天丝红牛仍编造谎言?

2025-03-11 10:30:00来源: 钛媒体

文 | 节点财经,作者 | 一灯前不久,针对泰国天丝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关于50年《协议书》的声明,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中国红牛”)发布声明回应,重申依法享有“50 年协议”中的约定权利,并对泰国天丝的声明进行了逐条反驳,称其“断章取义”、“颠倒黑白”。中国红牛官微声明截图双方的激烈交锋,让这场红牛品牌之争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。而这场持续近十年的品牌争夺战进行到这里,看似是围绕一纸协议的效力缠斗不休,实则不光影响着两家企业的命运走向,也牵动着国内功能饮料市场和产业链发展格局,乃至对中外企业合作商业契约精神的深层拷问。01 50年《协议书》的效力和股东合意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的渊源,还得从上个世纪说起。上世纪70年代,天丝公司创始人、泰籍华人许书标的工厂研制出一款“滋补性饮料”,并命名为“Krating Daeng”(泰语中意为“红色的水牛”),目标销售群体是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,内含水、糖、咖啡因、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。因为功效好,再加上亲民的营销策略,Krating Daeng很快在泰国功能饮料市场占有一席之地(目前约15%的市场份额)。到了1982年,奥地利人马特希茨因工作意外发现了这款能提神醒脑的饮料。于是他找到许书标,合作拓展欧美市场,马特希茨重新设计了产品配方和包装,并

关注公众号